1.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

2.初中地理和生物会考题(人教版)

3.初一地理下册期末复习题(要题后内附答案)

天气预报雨雪分界线_我国雨雪分界线

自古我国对于“八”字寓意美好的说法,“八八发发”是对于财运的期许。

农历八月初八即将到来,对于富有“两个八”字的日子,农业谚语“八月初八晴,无水过田埂”又有什么含义?接下来的天气及农业生产又有哪些影响?

对于农历八月初八这天,民间有传说是王母在天庭举行“蟠桃宴会”的日子,在这一天,为了恩泽万民惠普降雨水来给老百姓带来好的收成,因此,在民间也有称之为“雨日”或“天沾”的意思。

而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积累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谚语,例如“八月初八晴,无水过田埂”的农村谚语。

毕竟在这一天是秋冬两季雨水的分界线,意思是说,如果这一天的雨水较少的情况下,会导致以后天气的干旱,种植作物会处于干旱的状态。

随农历八月初八的到来,秋冬季节也见到了,天气逐渐由湿润变得干旱,因此,素有“关门雨”的说法。

就“八月初八晴,无水过田埂”又有预示天气如何?跟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又有哪些?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八这天天气晴朗,那么后续的天气降雨量会减少,来年的春季播种雨水也较少,将出现一定的干旱天气。

与之类似的谚语还有“八月不沾水,来年不种田”的说法。

虽然以上的说法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长期以来古代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积累。

对于农历八月初八是否下雨一说,可能冬季会出现一定的雨雪偏小,对于来年的春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主。

与之相反的谚语“八月八打雷,遍地黄金屋”。

意思是说,秋季打雷,预示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但是如果下雨太多的话会影响一定的收成,特别是庄稼正处于收获的季节,容易造成果实储存难度加大,造成腐烂等现象,进而造成减产。

农谚是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情况下积累的实践经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谚语的了解越来越少,除了农历八月初八对于天气因素及农业生产的积累外,像一些风俗也有例如,农历八月初八在自家地里转三圈用来看清自己的样子,祈祷后面的生活“发发”。

农历八月初八将至,您有哪些熟悉的农谚及风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

之所以出现供暖的“南北差异”,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划界。但是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没有暖气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连许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南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让人“伤不起”。

继续按照百年前划定的南北划界线来决定是否供暖显然早已不合时宜。事实上,为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已有多年,然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相关提案至今未得到决策层面的认可。反对方的依据主要是能耗巨大。

扩展资料:

不靠谱一:我国集中供暖模式沿袭苏联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当时苏联将室外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而我国规定只在日平均气温不超过5℃的日数在90天以上的地区集中供暖。

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来划分供暖区域。

不靠谱二:南北界限划分不科学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但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打破“不超过5摄氏度”这一制定集中供暖参考的数据记录。

“不超过5摄氏度”只是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因此根据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合理。

人民网——南方集中供暖的七个“不靠谱”

人民网——南方为什么不能供暖

初中地理和生物会考题(人教版)

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

 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明天起随着南方大范围的阴雨雪天气减退,阳光逐步上线,低温情况将得到缓解,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

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1

 2月22日,近期在冷空气和雨雪天气联手冷到极点的南方多地,仍处在大范围的湿冷氛围中。比如华南沿海的广东,2月21日-2月22日的最低气温也普遍不足10度,广东中北部多地最低气温甚至还不足5度,比如韶关清远河源三地,不少地方最低气温仅有2-3度,局部仍有低温冰冻现象出现。

 虽然说今天华南沿海的气温略有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其实并不算很大,同样的2月21日-2月22日最高气温监测数据显示,广东沿海已有站点最高气温回升到10度以上,但也仅仅是回到10度出头,珠三角和粤北不少地方日最高气温都还在10度以下,仍然是日平均气温不足10度的“冬日”氛围。可以说,这是广东福建等1996年以来2月下旬最强的寒冷。

 连广东福建这样的南部沿海省份都如此,其他南方省份的`寒冷也无可避免——云贵高原上的云南,昨天到今天多地气温低迷,甚至是雪花纷飞。比如“春城”昆明,今天昆明市区多地雪花纷飞,近地面出现了明显积雪。作为干热河谷代表之一的云南元谋,元谋气象站也少见的在今天上午记录到雪花的降临。

 昆明的雪,来自微博网友@布兰史诗

 实际上,这是整个潮湿寒冷2月的一个缩影——这个2月里虽然没有全国性寒潮南下,但断断续续的冷空气渗透叠加在水汽活跃的大背景下,让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雨雪不断,雨雪中多地气温低迷异常,不少网友感觉甚至比“三九四九”更加寒冷。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气温距平监测数据显示,2月以来我国大部气温已转为明显偏低,尤其是在华北、青藏、西南、江南、华南等地气温偏低尤为显著,不少地方相比于常年同期偏低超过4度。尤其是接下来几天我国江南大部、华南、云南及青藏高原等地仍将继续偏低,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二月”。

 那这种情况会不会延伸到三月?中央气象台之前的预报中就指出,在进入三月以后,我国大部的气温有望从偏低转为偏高——比如2月22日的中期天气预报中就指出,未来11-20天(3月4-13日),除云南及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以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3度,这么来看的话,在冷二月过后,接下来迎来的可能会是“暖三月”。

 但在南方部分地区,可能会暖得过头——比如广东,目前部分城市的预报中已经指出了2月接下来几天的回暖,并且8-15天趋势预报中3月还会更暖,广东肇庆更是报出了3月5日最高30度,这种暖对于广东来说虽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可能代表我国南方全面的大气能力升高,强对流天气爆发的可能性或由此迅速增加。

 同时,部分超级计算机的预测中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回暖中,也存在部分中低空南风水汽北上的情况,这对于近期冷透了的广东广西等地来说,也可能在部分地区带来回南天。但整体上说,接下来的回暖大多伴随着放晴,更多时候南风偏弱,因此大范围的严重回南天应该还是不太可能的。

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2

 明天起随着南方大范围的阴雨雪天气减退,阳光逐步上线,低温情况将得到缓解,大部地区将迎来一波明显回暖,气温由偏低转为偏高。气温预报图肉眼可见地变暖了 本周末,最高气温10℃线将向北挺进到华北北部,华北至长江中下游一大片区域,将迎来今年以来气温新高。省会级城市中,像杭州今明天的最高气温不足5℃,但周末前后能回升到16℃以上,累计升幅将超过10℃;广州、福州都将从个位数回升到20℃以上。

 ECMWF对浙江降雪的预估,来自meteologix

 2月23日下午起,随着降水云系的东移,持续一个多月的反复湿冷和雨雪,终于要离开南方。和北方一起,南方将迎接灿烂阳光,和气温的快速上升。其中,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升温最为迅猛,广东海南有可能在一周内重回中午短袖的状态。当然也有代价,就是可能会有短暂局部的回南天。

 2月20日我国气温偏低情况,来自NMC

 而其他地方的气温虽然也会显著上升,但随着新一轮南支槽的生成,江南可能还会有阴雨,气温起起伏伏。但不管怎么说,随着西风带的超预期快速收缩,冬天都将会快速退出南方,3月上旬我国将重回偏暖甚至大幅偏暖的状态,还请大家快速调整着装,做好准备。

周末华南多地将重回20℃,局部或热过头3

 今天(2月22日),南方大部地区仍有大范围阴雨雪天气,雨雪分界线将进一步南压至今冬最南端,贵州、湖南等地都将出现纯雪。明天起,南方降水范围将迅速收缩,多地阳光有望“露脸”,气温逐步回升,华南大部最高气温将回升至两位数。

  再等一天!南方今天仍有大范围雨雪 明起多地迎阳光

 2月中旬,南方雨雪天气频繁,尤其是广西、广东多地遭遇强降雨的侵袭,其中广西多地打破了1961年以来2月中旬的历史纪录,像南宁、扶绥、防城港等19个站均在破纪录之列。广东多地短短两天就下了常年2月一个月的雨量,2月19日至20日,广州、深圳的累计雨量均超110毫米。

 昨晨,南宁雨雾交织。

 今天,南方仍有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且雪线还将继续南压,可达贵州、湖南南部一带,接近今冬以来的最南端。中央气象台预计,吉林东部、新疆南疆盆地西部山区、西藏西部和东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川西高原、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贵州、湖北南部、江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云南东北部、贵州中北部、湖南中部、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20~25毫米)。江南中东部和南部、云南中南部、贵州南部、华南、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福建东部、广东东部、台湾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40毫米)。

 明天,随着冷空气势力减弱,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将迅速减弱收缩。预计,新疆南疆西部山区、西藏中西部、青海西南部、甘肃南部、川西高原东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2.5~4毫米)。四川盆地西部、云南中南部、广东东南部沿海、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台湾岛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30毫米)。

 明天开始,南方大部地区雨雪范围将迅速收缩,多地有望盼来久违的阳光,一直到周末中东部大部地区将迎来一段降水间歇期。但由于前期雨雪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华南局地累计雨量较大,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特别是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仍需警惕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发生。

  明起南方大部开启升温模式 周末华南多地重回20℃

 明天起随着南方大范围的阴雨雪天气减退,阳光逐步上线,低温情况将得到缓解,大部地区将迎来一波明显回暖,气温由偏低转为偏高。

 本周末,最高气温10℃线将向北挺进到华北北部,华北至长江中下游一大片区域,将迎来今年以来气温新高,暖意回归。省会级城市中,像杭州今明天的最高气温不足5℃,但周末前后能回升到16℃以上,累计升幅将超过10℃;广州、福州都将从个位数回升到20℃以上。

 由于前期湿冷程度较严重,南方大部地区基础气温较低,升温幅度较大,前后冷暖差异十分明显,上述地区的公众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

初一地理下册期末复习题(要题后内附答案)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面积占 %。

2.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叫 ,最小的大陆是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位于 洲的 岛。

3.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 国的 ;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表层分成 大板块。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 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 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世界上的 、 ,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5.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 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6.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那么,全球应该有( )

A.七个大陆七个大洲 B.六个大陆七个大洲

C.六个大陆五个大洲 D.五个大陆七个大洲

7.我们居住的星球之所以叫地球,你认为理由应该是( )

A.球表面71%是海洋 B.地球表面29%是陆地

C.人们生活在陆地上 D.海洋对我们的影响太小

8.面积最大的大洲和面积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

A.大洋洲、北冰洋 B.亚洲、太平洋

C.非洲、大西洋 D. 北美洲、印度洋

9.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两侧的大洲是:( )

A.亚洲、非洲 B.北美洲、南美洲 C.亚洲、北美洲 D.亚洲、欧洲

10.被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围绕的大洲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11.日本是著名的火山、地震国,你认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B.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12.大西洋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带,那么大西洋的面积将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大陆漂移说”是谁首先提出的?( )

A.麦哲伦 B.哥伦布 C.杨利伟 D.魏格纳

14.下列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没有运河或海峡的是( )

A.亚洲和非洲 B.南美洲和北美洲

C.南极洲和大洋洲 D.欧洲和非洲

15.被三大洋环绕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南极洲 C.大洋洲 D.非洲

16.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17.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亚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18.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A.非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南美洲

C.欧洲和大洋洲 D.亚洲和非洲

19.主要处于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大洋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南美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南美洲

20..下列大洲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21.跨热、温、寒三带的大洲有( )

A.亚洲和欧洲 B.北美洲和南美洲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22.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除了海平面上升外,还有

A.地壳的变动 B.填海造陆 C.美国干涉 D.使用化肥

23.荷兰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该国陆地低于海平面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A.1/2 B. 1/3 C.1/4 D.1/5

24.一架飞机从我国北京(116°E,40°N),沿纬线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依次经过那些大洲和大洋?( )

A.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 B.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D.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

三、连线题(9分,每线1分)

25.将两大洲与其分界线配对连线:

A苏伊士运河 ①欧洲与亚洲

B巴拿马运河 ②亚洲与非洲

C土耳其海峡 ③南美洲与北美洲

D白令海峡 ④亚洲与欧洲

E乌拉尔山 ⑤亚洲与北美洲

26.将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与其对应事物连线。

A马六甲海峡 ①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B北美洲西海岸多火山和地震 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C地中海面积正在缩小 ③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

D红海的面积正在增大 ④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

四、读图绘图题(42分)

27.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题目要求:(18分)

(1) 填出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 ;④ ;⑥ ;⑦ 。我国位于

洲。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

A ,B , D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和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 和 。

(4)就东西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

(5)①⑤大洲的分界线为 。①②大洲的分界线为 。

2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0分)

(1)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2)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火山地震较多,主要是因为位于 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的接触地带。

29.读“不同形式的板块碰撞”示意图,回答题目要求:(6分)

(1)日本海沟是由

板块与 板块碰撞形成的。

(2)喜玛拉雅山是由 板块与 板块碰撞形成的。

(3)从以上的例子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

30.右图是一幅不完整的世界海陆分布草图,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出所缺的大洲轮廓,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8分)

五、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12分)

31.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但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请你参考“海牛和鸵鸟的分布示意图”,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 (4分)

32.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理“怪”现象:

(1)河流应该分布在陆地上,可是在台湾海峡的海底,人们却发现有陆地河流河床的痕迹。(4分)

(2)煤炭是由森林转化而来,而森林是在比较温暖湿润的陆地上生长的。但科学家在南极大陆的地层中却发现有大量的煤炭。(4分)

参考答案

说明:卷面评分的注意事项1.客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和赋分标准给分。2.主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允许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不足则酌情扣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71 29 2.亚欧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北美 格陵兰岛

3.德 魏格纳 六 4.岩石 板块 六 运动 稳定 活跃 火山 地震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5.A. 6.B 7.A 8.B 9.D 10.B 11.B 12.A 13.D 14.C

15.B 16.A. 17.C 18.A 19.C. 20.B 21.C 22.A 23.C 24.C

三、连线题(9分,每线1分)

25.A配 ② ;B配 ③ ;C配 ① ;D配⑤ E配 ④

26.A配 ② ;B配 ③ ;C配 ④ ;D配; ① 。

四、读图绘图题(42分)

27.(每空1分,共18分)(1)北美洲 欧洲 大洋洲 南极洲 亚

(2)北冰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大西洋

(3)亚洲 亚洲 欧洲

(4)东 北

(5)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28(每空1分,共10分)(1)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 太平洋 亚欧 美洲 印度洋

29.(每空1分,共6分)(1)亚欧 太平洋 (2)亚欧 印度洋 (3)海沟 山脉

30.(本题共8分)

画出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轮廓图(各2分,共6分)。注意:赤道穿过非洲中部,穿过南美洲的北部,南美洲的南部在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不合规范酌情扣分。

名称标注全部正确得2分,(错一个扣0.5分,此项扣满2分为止)

五、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12分)

31.这是大陆漂移的结果。(2分)原来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那时,两个大陆的海洋都有海牛,两个大陆的陆地都有鸵鸟。(1分)后来两个大陆张裂,大西洋扩大,直到形成现在的海陆位置。(1分)

32.(1)这是海陆变迁的结果。(2分)台湾海峡所在地原是陆地,由于地壳下降,海水上升,台湾海峡所在地才成为海洋。(2分)

(2)这是大陆漂移的结果。(2分)原来南极洲较低的纬度位置,埋藏有丰富的煤炭,后来,南极洲大陆向南慢慢漂移至现在的高纬度位置。(2分)

(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天气是一个地方 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 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的变化一般 。

2.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 月,南半球出现在 月。

3.风向是指 的方向;随季节变换而风向相反的风叫 。

4.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 与最低 的差。

5.描述一个地方气候时的两个最主要要素是 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 、 等。

6.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白色表示 。

7.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降低,影响其主要因素是 ;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 降水量;降水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8.地中海气候在七大洲中的 个大洲上都有分布。.

9.请用符号表示6级西北风

10.降水的分布特点为:由于 因素影响,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由于 因素影响,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 岸降水多,大陆 岸降水少;由于 因素影响,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由于地形因素影响, 坡降水多, 坡降水少。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下面描述属于气候的是( )

A.狂风暴雨 B.四季如春 C.风和日丽 D.彩霞满天

12.天气的特点是( )

①短时间 ②长时期 ③常变化 ④少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14.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军事 ④交通方面 ⑤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 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等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天气对人类带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 )

①及早做好各种准备②充分利用看到的天气③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 )

①阴晴 ②风 ③气温 ④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大雨的是( )

A.. B. C. D.

18.下面关于空气污染指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污染指数大,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 B.污染指数大,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C.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 D.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19.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0.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200毫米左右 B.500毫米左右 C.1000毫米左右 D.2000毫米左右

21.下列地区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区是( )

A.我国华北平原 B.非洲刚果盆地 C.地中海沿岸 D.亚马孙河流域

2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23.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季陆地气温高 B.夏季海洋气温低 C.冬季陆地气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高

24.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25.阅读某地气温分布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26.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

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C.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同 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27.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是( )

A.各月干燥,雨量很少 B.各月湿润,雨量很多

C.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D.各月温暖,雨量较多

28.既有热带气候,又有温带和寒带气候分布的大洲有( )

A.亚洲和北美洲 B.欧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亚洲和欧洲

29.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同纬度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影响 D.气温影响

30.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水利建设方面④城市建设方面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读图绘图综合题(33分)

31.将左栏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连线(4分)

A海南岛全年皆夏 ①暖流经过

B欧洲西部冬季温和 ②处在迎风坡

C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多 ③濒临海洋

D青岛夏季比较凉爽 ④纬度较低

32.阅读下图,据三位同学所处的位置回答:(9分)

(1)可能已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带雨具的是___________,不可能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显示的降水类型是 。

(3)如果A地的气温是25℃,那么,B地的气温约是___________℃。

33.读下图,判读天气符号:(6分)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34.阅读下列四个地点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和D地月平均气温表,完成以下问题。(12分)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3.3 19.7 14.3 5.6 -6.7 -15.8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6.8 -6.0 5.8 13.9 21.6

D地月平均气温

(1)图中位于热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图中位于温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中位于寒带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4)根据上表中的气温数据,在图D中绘制出该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5)图中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地方是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是 。

(6)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5.读右图,回答问题(4分)

(1)该仪器为测量降水量的 。

(2)测量降水量时,将 取出把水倒入 内。从量杯 上读出的 (毫米)就是降水量。

四、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16分)

36.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6分)

“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林木茂盛,高低错落,分不清层次;高大的乔木,为了“稳住”自己的身躯和保证树干的“呼吸畅通”,常长出板状的树根;百年老藤,枝蔓繁多,或缠绕或悬挂在丛林中……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氧化碳,又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人们形象地说,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

(1)世界上热带雨林最大的分布区为 。

(2)为什么人们把热带雨林称之为“地球之肺”? 谈谈你的看法。

37.阅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5)该地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说明:卷面评分的注意事项1.客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和赋分标准给分。2.主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允许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不足则酌情扣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短 多年 不大(较小) 2.正午过后(约14时) 日出前后 七 一

3.风吹来 季风 4.月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5.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6.海洋 陆地 云区 7.纬度因素 多年平均 雨量器

8.六 9. 10.纬度 海陆 东 西 迎风 背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B 12.C 13.C 14.D 15.D 16.D 17.C 18.A 19.D 20.D

21.C 22.A 23.C 24.B 25.D 26.D 27.C 28.A 29.A 30.D

三、读图绘图综合题(34分)

31.(共4分,每线1分) A配④ B配① C配② D配④

32. (共9分)(1)A(1分) B(1分) C(1分)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分) (2)地形雨(2分) (3)15℃(2分)

33.(6分)①多云 ②阴 ③小雨 ④雷阵雨 ⑤雨夹雪 ⑥小雪

34.(共12分,每小题2分)

(1)A 各月气温都高,均在20℃以上,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很小。

(2)B 各月气温高低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气温曲线弯曲程度也大。

(3)C 各月气温都很低,大多在0℃以下,只不过各月的寒冷程度不同。

(4)略 (5)A D

(6)D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在1月,最低值在7月,气温曲线呈波谷状。

35.(4分,每空1分)(1)雨量器 (2)储水瓶 量杯 刻度数

四、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16分)

36.(5分)(1)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分)

(2)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出大量氧气,因此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肺”(3分)

37. (10分,每小题2分).(1)约-30℃,1月。(2)约-72℃,7月。(3)42℃。(4)该地终年寒冷,气温年较差大。(5)南半球,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

1.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代号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或填写在第Ⅱ卷的答案栏内。

3.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 仔细判读经纬网图,图中四个小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红站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小刚站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

C.小兰所在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

D.小明所在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

3. 右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来之美国的汤姆想了解220个参赛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区地图”;北京真大啊!玲玲想知道故宫在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烟台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烟台市地形图”;兰兰去“莱州大基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大基山风景区导游图”。据此材料回答4—6题。

4. 哪位同学选用的地图不适用

A.汤姆 B.玲玲 C.小军 D.兰兰

5. 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A. B.

C. D.

6. 如上面提到的4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A.世界政区地图 B.北京城市图

C.烟台市地形图 D.大基山风景区导游图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

8.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经济发达地区 B.终年温暖地区 C.出生率高的地区 D.中低纬度地区

9. 某地区在一年里平均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5‰ B.35‰ C.15‰ D.15%

10. 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属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种

11.如你有机会去埃及观看金字塔,你听到的当地语言是

A.西班牙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12.《西游记》的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13.右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14.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A.亚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15.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16.关于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6℃

B.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C.青藏高原由于纬度较低,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D.各地气候差异都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

17..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条件优越的地方

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18.张昕说:“我们家乡一到冬季树叶都落光了,一派萧索的景象”。据此判断张昕家乡的气候属于

A.温带季风气侯 B.亚热带季风气侯 C.热带气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9.联合国总部设在下列哪个国家内? C

20.你认为下列哪一事实能说明地球的自转             

A.寒来暑往 B.阴晴变化 C.日出日落 D.登得高看得远

21.下列四幅图是莱州市的韩庚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A        B       C           D

22.一陨石飞向地球,落入海洋的可能性为                

A.70% B.30% C.50% D.100%

23.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刘在室外测得的一日内气温值,则该地当日的日均温为

时刻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4 7 17 12

A.7℃ B.17℃ C.10℃ D.4℃

24.下列有利大气环境保护的行为是                   

A.大量燃烧煤灰 B.植树造林 C.围湖造田 D.开垦草地

25.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A.在文峰山上魏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B.南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26.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市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很大,下列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

A.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 B.扩大绿化面积

C.有地控制汽车流量 D.拓宽交通路面

27.造成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的生育能力大大提高 B.人们认识到劳动力的重要性

C.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D.自然条件越来越有利于人的生存

2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南亚地区聚落结构是

A.竹楼或木楼   B.四合院   C.窑洞    D.碉堡屋

29.小明业余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国际竞争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D. 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30.中央气象台08年11月17日06时发布未来三天天气预报:受东移南下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山东半岛等地气温将下降6~8℃,北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这段时间,出现的哪种天气对莱州市农业生产影响最大?a

答卷

第Ⅰ卷答案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得分栏: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总分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0分)

31.观察图示,问答问题:(6分)

(1)地球仪的“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

___66.5°__________。

(2)眼前我们看到的地球仪上的半球范围大部分为

____东__(东或西)半球。

(3)在此基础上,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

转动180°,眼前的半球范围中将会有 ( A )

A.90°W经线 B.印度半岛

C.90°E经线 D.澳大利亚

32.读右图,回答:(7分)?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

图例,你认为右图缺乏的基本要素为

_____图例_____。

(2)北京的地理坐标为 115°—117°E 39-40°N。

(3)斯里兰卡位于 亚 洲, 印度  

洋,属五带中的 热 带。

(4)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08年11月17日凌晨先后发生一次里氏7.7级和一次里氏6.0级地震,给当地造成重大灾难,如果我国欲对其进行援助,若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往震中(1.41°N,东经122.18°E),应向 南 方向飞行,航程均为

4200 千米(注:北京与震中图上距离约7厘米)。?

33.右图为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9分)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1 月,

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 8 月。(2分)

(2)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我市特点相符的是 B 地。(1分)

(3)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

B 地。(1分)

(4)在南北半球中,A地在 南 半球、B地在 北 半球。(2分)

(5)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 地形 。(3分)

34.读图,回答问题:(8分)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分为 发达 国家和 发展中 国家,中国属于 发展中 国家。

(2)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84 %,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 20 %。

(3)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发达国家以较少的人口占有绝大部分的工农业产值(或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多的人口占有较的工农业产值),两类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

(4)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应取什么措施?(1分)

答: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或加强南北合作与交往)

35.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分)

(1) 请将图中五个地形部位的名称(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填入下表。

代号 甲 丙 丁 EF GH

地形部位名称 山顶 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2)甲地的海拔是 1250 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220 米。

36.尝试探究:(任选一题作答,3分)

(1)人们说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新的大洋。这种说法对否?试说明理由。

答:对,因为红海处于板块(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会不断扩大。

(2)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七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C C D A D C B C A B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C C A A C B B D C A B A

二、综合题(4小题,共40分)

31.(6分,每空2分)

(1)66.5°

(2)东

(3)A

32.(7分)

(1)图例 (1分)

(2)介于115-117°E,39-40°N都算对 (1分)

(3)亚洲 印度洋 热带 (3分)

(4)南(或南偏东、东南) 4200千米 (2分)

33.(9分)

(1)1月 8月 (2分)

(2)B (1分)

(3)B (1分)

(4)南 北 (2分)

(5)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3分)

34.(8分)

(1)发达 发展中 发展中 (3分)

(2)84 20 (2分)

(3)发达国家以较少的人口占有绝大部分的工农业产值(或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多的人口占有较少的工农业产值),两类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点到即可,2分)

(4)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或加强南北合作与交往)(1分)

35.(7分)

(1)(5分)

代号 甲 丙 丁 EF GH

地形部位名称 山顶 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2)1250 220 (2分)

36.(3分)

(1)对 (1分) 因为红海处于板块(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会不断扩大。(2分)

(2)本题答案不固定。如果能给出3点,且从正反两方面作答给满分;仅从正或反面作答给2分。(3分)